深入淺出! OPC協定 Hard lessons made easy! OPC protocol ●起源 在1990年代的工業製造領域, 多種廠牌的機器設備勤奮的工作著, 廠家各自依自己設計的軟體運作, 尤其是資料及通訊方面, 百家爭鳴, 許多互不相容, 造成監控困難, 上層的製造執行系統( MES )、監控管理系統, 需耗費相當大的成本, 才能連接各種軟硬體設施, 甚至有些無法連結上, 僅能臨機操作. 為改善此一困境, 微軟( Microsoft )公司, 以自家Windows的DDE, COM, DCOM為基礎, 建立OPC (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)通訊協定之規範, 遵循此規範的軟硬體, 便可相互連結流通資料, 解決不相容問題, OPC就此誕生. ●OPC DA 是什麼? 應工業監控而生的OPC, 有著快速、穩定、安全等等特性, OPC規範標準由OPC基金會( OPC Foundation )開發及維護. 最初始的OPC規範就是 "OPC Data Access", 簡稱 "OPC DA", 規範包含: ▲ OPC server/client中的資料定義, 需定義資料的空間位址( address ). ▲ 可供瀏覽、讀取、寫入, 以及訂閱數值更新的通知. ▲ 資料傳輸必須包含名稱( name )、資料型態( data type )、數值( value )、時間( timestamp )、資料品質( quality )、等等訊息. OPC DA的基礎架構分為server端與client端, Server負責與機器設備連接, 讀寫底層資料, Client則與server連接, 將server中的資料呈現給使用者, 並將使用者下達的指令傳給server, 例如讀寫指令. OPC DA從1996年便開始, 已長久深入工業領域, 平常我們所稱呼的OPC, 大多是指OPC DA, 經過悠久歷史, 近乎所有工業監控系統都有它存在, 為工業自動化打下良好基礎. ●OPC UA是什麼? 在OPC DA運用了約10多年後, 嶄新的OPC UA ( Unified Architecture )協定加入, OPC UA同樣為OPC基金會所研發制定...